民间有偏方,鱼胆是清热解毒、明目的良药。这不,51岁的狄师傅(化名)就相信了,吃了一枚草鱼鱼胆。谁知,竟引发急性中毒,“吃”出了多脏器衰竭。经过市第一人民雷火电竞APP肾内科近20天的全力救治,上周末,狄师傅各项指标终于恢复稳定,顺利出院。
“回去后可别再乱吃东西了。”肾内科主任王霄一叮嘱道。“好的好的,一定不再乱吃了。”生死边缘徘徊一遭,狄师傅一想到自己此番遭遇,仍有些心有余悸。
吃鱼胆中毒,全身换了一遍血才捡回一命
这事还得从12月初说起。当时,狄师傅感觉人有点上火,听说吃鱼胆能清热解毒,于是就专门去买了一条大草鱼,剖出来的鱼胆有鸽子蛋那么大。他也没有生吞,而是煮熟了吃。
可是,吃完没多久,狄师傅就出现了呕心呕吐、腹泻等症状。不过,他也没有放在心上,以为忍忍就会好的。不料3天后,病情突然加重,不仅有强烈的恶心、呕吐,而且出现了浮肿、少尿,黄疸。12月7日,狄师傅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市第一人民雷火电竞APP肾内科就诊。
“患者肌酐达到908.5umol/L,谷丙转氨酶1690IU/L。”经过检查和病史询问,肾内科主任王霄一判断为鱼胆中毒,从而导致急性肾衰竭、急性肝功能不全,再加上本身患有糖尿病多年,情况非常危急。
“来时已经错过了72小时最佳洗胃期,鱼胆毒素已经渗透进身体,出现进行性的肝功能衰竭,慢慢加重,肾脏也出现衰竭,很严重。”王霄一告诉记者。在与患者家属沟通并经过其同意后,肾内科团队进行了全力抢救,包括服用活性炭、早期大剂量激素、护肝等治疗后,又相继进行了7次血液透析、2次血液滤过和1次血浆置换,终于让狄师傅转危为安。
“恢复还算不错,捕鱼白菜网原本以为至少要持续‘作战’1个月呢!”王霄一表示,上周五检查结果显示,患者肌酐已降至200umol/L以下,尿量达到每天2000至3000毫升,肝功能也恢复到正常水平,所以予以出院,接下来门诊随访就可以了。
据王霄一介绍,之前他们雷火竞技官网也接诊过好几例因为吞食鱼胆导致中毒的患者,以五六十岁的老年人居多,因为听信偏方,认为鱼胆能够清热解毒,当成了良药。
鱼胆为什么不能吃?无论是生吞、煮熟或泡酒,都有毒性
鱼胆为什么会导致中毒呢?王霄一介绍说,鱼胆即鱼的胆囊,位于鱼类躯干部腹侧,主要用于容纳鱼类肝胰脏分泌的胆汁,起消化作用。和植物性的有毒物质成分单一不同,鱼胆中的生物毒素是复方的,成分比较复杂,有的会引起过敏,有的引起脏器细胞的坏死、代谢器官的衰竭,人体是没有办法清除的。
例如,鱼胆汁中的胆酸、牛磺胆酸、鹅去氧胆酸及牛磺去氧胆酸,可与钾离子结合形成胆盐,破坏细胞膜;含有的氢氰酸,可抑制40多种酶的反应,其中对细胞色素氧化酶最为敏感,从而阻断生物氧化过程中的电子传送,形成“细胞内窒息”;还有组胺类物质,可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造成器官的出血、水肿、炎性改变。
此外,鱼胆汁中有类似原浆毒素成分,尤其损伤肾小管线粒体;鱼胆毒素还能引起机体氧自由基增多,并产生类似于全身炎症反应等。
这些胆汁毒素,会直接作用于胃肠、肝、肾等多个脏器,最终会导致脏器损坏、衰竭。其中,肾、肝、胃肠最常见且严重,而心、脑、 肺、血液系统亦可受累,不过程度相对较轻。一般,服鱼胆量与就医早晚与中毒程度呈正相关。
“鱼胆胆汁内所含的氢氰酸毒性比同剂量的砒霜毒性还大。”王霄一特别强调道,不论生吞、煮熟或泡酒,这些有毒成分都不会被破坏,所以一定不能随便乱吃。
稿件来源于南太湖号